跳至主要內容

javaweb - 数据库4

codejavawebmysql约 1654 字大约 6 分钟

数据库 4

视图

视图本质就是一个查询的结果,不过我们每次都可以通过打开视图来按照我们想要的样子查看数据。

既然视图本质就是一个查询的结果,那么它本身就是一个虚表,并不是真实存在的数据实际上还是存放在原来的表中。 对视图的修改就是对基本表的修改,相当于一个指针。

我们可以通过create view来创建视图;

CREATE VIEW 视图名称(列名) as 子查询语句 [WITH CHECK OPTION];

WITH CHECK OPTION是指当创建后,如果更新视图中的数据,是否要满足子查询中的条件表达式,不满足将无法插入,创建后,我们就可以使用select语句来直接查询视图上的数据了,因此,还能在视图的基础上,导出其他的视图。

  1. 若视图是由两个以上基本表导出的,则此视图不允许更新。
  2. 若视图的字段来自字段表达式或常数,则不允许对此视图执行INSERT和UPDATE操作,但允许执行DELETE操作。
  3. 若视图的字段来自集函数,则此视图不允许更新。
  4. 若视图定义中含有GROUP BY子句,则此视图不允许更新。
  5. 若视图定义中含有DISTINCT短语,则此视图不允许更新。
  6. 若视图定义中有嵌套查询,并且内层查询的FROM子句中涉及的表也是导出该视图的基本表,则此视图不允许更新。例如将成绩在平均成绩之上的元组定义成一个视图GOOD_SC: CREATE VIEW GOOD_SC AS SELECT Sno, Cno, Grade FROM SC WHERE Grade > (SELECT AVG(Grade) FROM SC);   导出视图GOOD_SC的基本表是SC,内层查询中涉及的表也是SC,所以视图GOOD_SC是不允许更新的。
  7. 一个不允许更新的视图上定义的视图也不允许更新

通过drop来删除一个视图:

drop view apptest

索引

在数据量变得非常庞大时,通过创建索引,能够大大提高我们的查询效率,就像Hash表一样,它能够快速地定位元素存放的位置,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命令创建索引:

-- 创建索引
CREATE INDEX 索引名称 ON 表名 (列名)
-- 查看表中的索引
show INDEX FROM student

索引类型包括:NORMAL, UNIQUE, FULLTEST, SPATIAL

索引方法:BTREE, HASH

我们也可以通过下面的命令删除一个索引:

drop index 索引名称 on 表名

虽然添加索引后会使得查询效率更高,但是我们不能过度使用索引,索引为我们带来高速查询效率的同时,也会在数据更新时产生额外建立索引的开销,同时也会占用磁盘资源。

触发器

触发器就像其名字一样,在某种条件下会自动触发,在select/update/delete时,会自动执行我们预先设定的内容,触发器通常用于检查内容的安全性,相比直接添加约束,触发器显得更加灵活

触发器所依附的表称为基本表,当触发器表上发生select/update/delete等操作时,会自动生成两个临时的表(new表old表,只能由触发器使用)

比如在insert操作时,新的内容会被插入到new表中;在delete操作时,旧的内容会被移到old表中,我们仍可在old表中拿到被删除的数据;在update操作时,旧的内容会被移到old表中,新的内容会出现在new表中。

CREATE TRIGGER 触发器名称 [BEFORE|AFTER] [INSERT|UPDATE|DELETE] ON 表名/视图名 FOR EACH ROW DELETE FROM student WHERE student.sno = new.sno

FOR EACH ROW 表示针对每一行都会生效,无论哪行进行指定操作都会执行触发器!

通过下面的命令来查看触发器:

SHOW TRIGGERS

如果不需要,我们就可以删除此触发器:

DROP TRIGGER 触发器名称

事务

当我们要进行的操作非常多时,比如要依次删除很多个表的数据,我们就需要执行大量的SQL语句来完成,这些数据库操作语句就可以构成一个事务!只有Innodb引擎支持事务,我们可以这样来查看支持的引擎:

SHOW ENGINES;

MySQL默认采用的是Innodb引擎,我们也可以去修改为其他的引擎。

事务具有以下特性:

  • 原子性: 一个事务(transaction)中的所有操作,要么全部完成,要么全部不完成,不会结束在中间某个环节。事务在执行过程中发生错误,会被回滚(Rollback)到事务开始前的状态,就像这个事务从来没有执行过一样。
  • 一致性: 在事务开始之前和事务结束以后,数据库的完整性没有被破坏。这表示写入的资料必须完全符合所有的预设规则,这包含资料的精确度、串联性以及后续数据库可以自发性地完成预定的工作。
  • 隔离性: 数据库允许多个并发事务同时对其数据进行读写和修改的能力,隔离性可以防止多个事务并发执行时由于交叉执行而导致数据的不一致。事务隔离分为不同级别,包括读未提交(Read uncommitted)、读提交(read committed)、可重复读(repeatable read)和串行化(Serializable)。
  • 持久性: 事务处理结束后,对数据的修改就是永久的,即便系统故障也不会丢失。

类似 git 的操作?开启事务只有当commit后才能在真正的数据库里看到

我们通过以下例子来探究以下事务:

begin;   #开始事务
...
rollback;  #回滚事务
savepoint 回滚点;  #添加回滚点
rollback to 回滚点; #回滚到指定回滚点
...
commit; #提交事务
-- 一旦提交,就无法再进行回滚了!

函数存储过程并没有包含在我们的教程当中,但是这并不代表它们就不重要,通过学习它们能够让你的数据库管理能力更上一层楼,它们能够捆绑一组SQL语句运行,并且可以反复使用,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上次编辑于: